说说养生那点事:小儿怎么保健?
编者按
二胎政策之下,又是一批宝宝降生,那么该怎么养护好自家的孩子,让Ta健康成长呢?
王雷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《中华养生保健》杂志主编,从他的个人经验分享小儿常见的腹泻、腹胀的中医疗法,文笔轻松,令人在会心一笑中有所体悟~~ |
我出生在一个中医家庭,我的爸爸妈妈都是中医,我的曾祖父也是中医,我母亲家族那边的中医就更多了,我母亲的表叔还是个大中医,叫“秦伯未”。
说说秦伯未
百度词条对“秦伯未”有个大概介绍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。秦老是少年即得志的人物,20多岁就已经出版了几部叫得响的专著了,尤其是《中医入门》应该看作是较早的用白话文、现代逻辑体系为普罗大众传播中医的书。秦伯未一生以中医著述、授学、临床为主,个人修养兼通儒史金石书画,尤以书工,擅魏碑汉隶,据老辈人物评说:水平不亚于专业书家。
秦氏一生颇多亮点,史不绝书。我想说些书上没有记载的,当然都是我爷爷奶奶,爸爸妈妈闲谈话语,因为我出生的第三年,秦氏即作古。
我是1968年出生的,当时,秦氏已经失势,被造反派从卫生部扫地出门,亲友星散,孤苦伶仃。他每周都会去我们在朝阳门外的小院吃饭(上个世纪我家在朝阳门外有个小院子,五、六间歪七扭八的平房,可爱的是三棵枣树一棵香椿)。就是在这里,北京的胡同,秦氏的人生价值观有些变化,他在日记里感慨:从没这么深入的接触普通百姓,原来他们这么朴实可敬。在朝外这些胡同里,他认识了剃头的张弎,认识了修脚的李斯,认识了收破烂的王武。。。。。这些人都尊敬的喊他:秦大夫。他们不知道他曾经辉煌的人生历史,不管他现在是“黑五类”牛鬼蛇神,只是敬重他是个文化人,是个能给人看病的文化人。我奶奶说:老爷爷(我管秦氏叫老爷爷,所以家里人都跟着我喊他老爷爷)每礼拜来家里吃二、三次饭,吃完饭就给街坊四邻看病开药方,高兴的时候还跟张叁李斯王武不定谁喝一口儿。我想:1966年后是秦氏人生最黑暗的时代,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,朝外小院可能成了秦氏的光明天堂。我与中医的接触也就是从秦氏来看我开始的。
说说我小时候
我父母都是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,1965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,去西北边疆支援农村医疗卫生建设去了。1968年我母亲回北京生产,做完月子就回西北甘肃去了。我奶奶带我,我是长子长孙,又在老旗人的家庭,七姑八大姨的孩子都是女孩儿,就是说我的表姐有六、七个,只有我这么个男孩儿,你说这多金贵啊。
我奶奶把我含在嘴里怕化了,所以我奶奶就老抱着我,一个人抱着太累,就指挥全家轮流抱着我。怕我受凉,就裹着好几层小棉被抱着我,我就出汗,一出汗受凉就感冒、发烧,我奶奶就哭,慌的不得了,指派我某个表姐去请老爷爷给我看病。老爷爷第一次就告诉我奶奶:小雷体质不错,就是您太紧张他,别捂这么多被子啦,他又不是冰棍儿,化不了。秦老说: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
说说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
这个是我小时候最常听我奶奶念叨的,我奶奶听了秦老的指点后,迷途知返,开始外松内紧的带养我了。也不老抱着我了,厚棉被换成小薄被或者被单了,喝牛奶兑点水,不那么稠了(那个年代北京的散装牛奶纯度很高,自己回家兑水稀释下也行,不象现在人家企业都帮您兑好水了,您再兑水就成白开水了)。
确实,从那以后我的身体就一天天强壮起来了,在祖国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了。所以说:“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”是恒古不变的真理啊,请现在的父母祖母继续按此办理,别管这孩子多金贵。尤其是现在,都是一个孩儿,物质生活又极大丰富,想吃什么有什么,我经常劝阻一些父母给三、四岁以下儿童吃巧克力。那玩意可不是什么玩意,低龄吃毁害孩子牙齿是小事,导致儿童内分泌亢进,甚至性早熟,你说你闹心不?
说说少儿腹泻
少儿身体平安与否主要看吃的是不是合适,穿的是不是合适。小孩肚子疼,拉稀是常有的事,因为少儿脾胃弱,还没有发育完全。尤其是哺乳期间婴儿拉肚子,因为孩子不会说话,家长看着小宝宝难受就更着急了。
我跟您讲几个简单原理:哺乳期间小孩拉肚子,主要是和母乳或者奶粉的关系。大便腥臭颜色重,那是奶粉太稠,吃的太多,上火了,同样如果是母乳的,就要找妈妈的原因了,妈妈吃得太油腻热量太高。婴儿大便很稀,颜色白或绿,如果吃奶粉的话,一般情况是吃奶的时候或者吃后受寒凉了,有的家长粗心,孩子饿了啼哭马上把冲好放凉了的奶喂孩子,这样不好,一定要用热水浸泡加热后再喂孩子,如果吃母乳,那是妈妈的饮食寒凉油腻的原因。
总之,不管是上火还是寒凉的,我推荐您用点小药:小儿至保定,这个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,是拿无数活人验证了的(顺便想起,一直有人攻击中医药不科学,临床实验不够循证医学标准,他怎么不直接攻击张仲景、李时珍还没拿到过中医药学士学位呢?)
如果是母乳喂养的,就让妈妈吃这个药,药量大一倍,通过奶水转输给婴儿。如果是奶粉喂养的,可以把这个药用温水化开加点糖用小勺喂送。一般情况吃个三、五次就好了。母乳喂养的,婴儿有病,一般都让妈妈吃相关的药再通过奶水转给孩子,妈妈真是伟大啊!
小孩子要保护三点别受凉就不容易寒凉腹泻:头顶、肚脐、脚心。把这三点都包住盖好穿好。
说说艾灸治疗小儿腹泻
还有个“艾灸”的方法:把干姜切成薄片,盖住小孩肚脐眼,用纯艾灸条,温灸这里,大人掌握下火头的远近,以不烫伤孩子为关键,每天温灸个5、6分钟即可。对孩子脾胃弱经常闹肚子疼拉肚子是个根治的办法。
艾灸可是个好东西啊,艾灸比针刺的使用年代还远,基本上没有它不能治疗的疾病,既是治疗手段也是保健手段,山西有个叫谢锡亮的老先生,用艾灸治疗癌症、肝炎都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,可惜很难推广,为什么?太便宜呗,一根艾条几毛钱,就把您病治好了,那您让我们医院拿啥发奖金啊,您要让我们医生都饿死啊?
其实,艾绒的质量很关键,按李时珍大爷的说法“天下皆产艾,唯蕲艾为最”。“蕲艾”就是湖北蕲春县产的艾(李大爷老家就是蕲春,所以我总是怀疑他老人家是不是为振兴家乡经济才这么说的啊?明朝有GDP这回事吗?)
野生的艾蒿,从收获到炮制,再到放陈(新艾蒿不好用,讲究的话要把艾蒿制成的艾绒放置三、五年以后才使用)期间也要下很大心思呢。我有位老师叫严蔚冰,是上海的养生大家,他现在专门安排一个学生在蕲春做艾绒,上次送了我一罐三年陈的艾绒,用起来就是不一样,烟不大,清香温柔,火力直透穴位经络。
说说吃多了撑的
咱们现在的孩子啥都缺,就是不缺嘴。想吃啥就能吃啥,我看各地方的小胖墩都多,孩子断奶后,脾胃依然没有发育成熟,嘴馋、家长宠,三天两头吃多了,吃撑住。怎么办?扣嗓子眼?太野蛮。吃吗丁啉?太夸张。推荐一个小药:大山楂丸。这个药是我家现在还常备的一种药,真是老少咸宜,绝对是您居家旅行工作娱乐之必备。
我小时候,家里总备一盒大山楂丸,我奶奶把它锁在柜子里,怕我偷吃,因为它味道好极了,那个年代对我们孩子来说大山楂丸就跟巧克力一样美味(当然,我是十三岁才知道有个东西叫巧克力)。山楂丸和果丹皮、山楂糕类食品可不一样,它用的是药用山楂,个小肉硬,生活中很少有人吃它,果丹皮山楂糕一般都用山里红、红果做原料。这个大山楂丸里还配有神曲麦芽这些辅药也很关键。
山楂丸对油腻肉食吃多了导致的肚子胀、呕吐腹泻、肚痛都有很好效果,前几天,我在外面接到我儿子电话:“爸爸,回来的时候带盒山楂丸,我吃多了”。他还知道自己吃多了。真是的,谁让你吃那么多啊!
》》编后语
王老师讲得太好了,咱总结一下。
小孩儿的养护总则:
若要小儿安,三分饥与寒。
腹泻或者吃撑了么,也很简单:
哺乳期小孩拉肚子 (上火或者寒凉): | 小儿至保定 |
小儿腹泻: | 艾灸肚脐眼 |
小孩吃多了撑的: | 大山楂丸 |
| 作者简介 |
王雷,中国民主同盟盟员;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、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《中华养生保健》杂志主编;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务副秘书长;世界医学气功学会副秘书长;北京市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。
来源:王雷的博客,图片来自网络/
中医宝典微信号 zhongyidaxue